阅读历史 |

第二十五章 册封大典(七)心墙(1 / 2)

加入书签

微凉的晚风,自水面轻拂而来。

忽然之间,熄灭的烛火带去了照前路的光,

铃兰脚下的步子微微一顿,“英儿”

“奴婢在。

郡主,这宫灯灭了,奴婢去附近借个火儿来,郡主您就站在这里稍等奴婢一下,千万不要离开。这天色太暗,不安全。”

话音才落,还不待铃兰说什么,便听只着英儿一路小跑的脚步声,渐行渐远。

只是方才有宫灯照着路,可这亮忽然没了,眼前却是一时不能适应,只觉得一片漆黑,即便是有月光的,也是连路看都不清的。铃兰自然不敢随意乱走动,便就只等站在原地等着。

少顷,待眼睛慢慢适应了月光的朦亮,视线才渐渐恢复了些清明。

轻柔的月光犹如薄纱一般,为万物蒙上了一层朦胧的微光。

一阵清爽春风徐徐拂面而来,混合着泥土的芬芳,还有静初池内的睡莲散发出的淡淡幽香。

铃兰轻轻闭上眼睛,深深吸了一口气,嘴角不自觉地微微上扬。

她尽情呼吸着复合的独特芳香,享受这片刻的安宁与清静。

或许是因太过沉溺于其中的关系,她甚至都没注意到身后有人靠近。

“兰儿”

直到耳畔传来这一声轻切的呼唤,铃兰心头揪紧,下意识的转过了身来。

因身后的那人手中是提着盏灯,忽见着光亮,铃兰不禁双眼微眯,只觉略有些晃。

虽这一刻并看不仔细那人的样貌,但铃兰心中却无疑问,而是明明白白的知道面前的人是谁。

“誉王殿下,万福金安。”铃兰欠身行礼道。

似乎也是因注意到灯笼晃了铃兰的眼,卫胤宸便将手中的灯笼放低了些。

“兰儿,你在这里站了很久么?”

“不久,我只是在等人。”铃兰努力的让自己表现的平静一些,因为她清楚,虽然有些情思在心中不可磨灭,但却永远只能留存在心间。不可言说,也不能言说;不可表露,亦不能表露。

“我知道。”卫胤宸轻声道。

知道?铃兰不禁微微一愣。

“如何出来时候不多带件披风?春夜里的风,还是有些凉的,要仔细身子才是。”卫胤宸又说道。

“劳誉王殿下关心,还好。”

随着眼睛慢慢适应了灯火的光亮,眼前那人的轮廓也逐渐变得越来越清晰。

可就在方才,恍惚之间,铃兰总隐隐有种错觉。如今她面前这个手中提着灯笼的誉亲王,与那一年卫国的腊月节宴上,提着宫灯向他迎面走来的三殿下的身影,交叠重合了。

然而,随着视线的渐渐清晰,那些不相连贯的片段,也在脑海之中变得越来越模糊。可眼前的这一切,却变得越来越真实。

二人相互凝望着彼此,各自沉默了半晌。

之后,还是卫胤宸先开了口。

“兰儿其实我一直想问你。事先,我本以为,夏卿云会册封你为中宫。可他为何却是封你为妃,而并非册予中宫之位。”

铃兰闻言,垂眸半晌。

她有时候却不太明白,为什么所有人都将注意力放在中宫之位上,就连她一直都认为与众不同的卫胤宸也是如此。

难道大家都认为只要坐上了那个位子就能的到一切,可铃兰却觉得付出的才更多。那个高位在她看来,除了更大的责任和重担,还要冒着成为众矢之的的风险,前者她负不起,后者她更付不起。她只想安安静静的度日,并没打算参与后宫的斗争。

“其实妃位也好、中宫之位也罢,都不过只是一个名分而已,并没有什么不同。”铃兰说道。

“嫡庶有别,这自然是不同的。不过我看着,应该也不是夏卿云的主意。不知这当中可是有何阻碍?或许是那位太王太后的意思?

兰儿,如果你遇上了什么为难之处,要同我讲。如今我人在这里,可以代表卫国给他们一些压力,事情还会有商量的余地。”

铃兰轻轻摇了摇头,“嫡庶之分,与我而言并不那么重要。誉王殿下的一番好意,我在此心领了。”说着,铃兰微微欠身一拜。

听铃兰如此说,卫胤宸不禁紧紧蹙起了眉心。

他是以为,这世上没有女子哪个是不看重名分的。

而铃兰不在乎嫡庶之分,甚至连王后之位都不能令之动容。只要留在夏国,留在夏卿云身边,名分之类她都可以不看重,这只能证明她对夏卿云是动了的真情的。

想至此处他心头毫无预兆的一紧,对此,只觉是自己多管了闲事,也不再多言什么了。

卫胤宸沉吟半晌,接着又问,“那你如今过的可还好吗?”

其实,他是想要问,如今这般,就是她一心向往的幸福吗?可这话却没能问出口来。

铃兰低垂眼帘,只道“还好。”

卫胤宸又问,“夏卿云他待你可好?”

其实,他是想问,她真的爱夏卿云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