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四十八章 中药本就是杂草(1 / 2)

加入书签

“你这是什么比方?”

二傻的话刚落下,旁边一个拄着拐杖,七十出头的老妇人就大声说道:“请人帮忙,出了什么事情,那自然是我们自己的事情。可孩子上学这种事,又不一样,我们又没非要让孩子上学,是学校非要到家里,把孩子接到学校来,说什么九年义务教育!要是孩子留在家里,根本就不会有这种事,既然是学校非要接来的,那自然得学校负责!什么狗屁的九年义务教育,我们祖祖辈辈都没读书,不一样过日子了。现在倒好,非要把孩子弄到这学校来,每年还得交什么书费生活费,每天也就是在学校跟坐牢一样,屁用没有!”

听到这话,二傻忍不住摇头,“老奶奶,您这话可就不对了!国家为什么要强调义务教育,因为这个年代不一样了,不是以前了!现在……”

“有什么不一样,不还是挖地啃土么?”

没等二傻说完,另外一位六十多的老人就大声打断他。

“麻烦先听我说完!”

二傻轻轻摆手,“大爷,老奶奶,没错,你们世代都挖地啃土过日子,的确也没饿死,可你们想想看,现在还是那个不饿死就算能过日子的年代么?家里得点点灯,用钢磨,好点的还得用洗衣机,更有钱的更是要用冰箱买小车。你们祖祖辈辈都那么过了,最艰苦的日子可能是吃蒿子挖树根啃观音土熬过来的。可你们想过没有,如果别人的孩子都读书,能够出去打工,当官甚至做老板,住着洋房开着轿车。而你们的孩子孙子,却没有读书,大字不识,只能继续你们的老路,在这里挖地啃土,你们心里好受么?”

不等几人开口,二傻接着说道:“再说了,这个年代,挖地啃土也得有文化了!为什么同样是种庄稼,同样多的土地,别人能赚钱,你们却连糊口都难,你们想过么?”

二傻刚说完,那个六十多的老人就大声说了一句,“这是因为他们的土地好!”

“土地好么?”

二傻笑着摇头,“那我问一句,从竹林村翻过乱石林的这一块,地方好么?”

“这个……”

听到这话,老人一时间也不知道该怎么说。

乱石林是一块黄土地,到处都是石头,连耕牛都没法在田间行走,实在谈不上好。

看到老人不说话,二傻淡淡笑道:“乱石林不说这边最差的土地,也绝对说不上一个好字吧,可人家却种发财了,现在修了洋房买了农用车,还给孩子供了大学了!这是为什么,不就是因为那户人家是外地来的,读过书见识广么?这就是知识的力量,学到了东西,不管走到哪里,都衣食无忧。大字不识,出去连个车牌都不认识,寸步难行,在家里种地,也只能根据祖传的经验,种几个巴掌大小的玉米疙瘩,养几个比老鼠还瘦的小猪!回想下你们祖祖辈辈过的生活,再想想你们以前的日子,和现在有人出门打工之后的日子,你们还觉得学东西没用么?”

问得众人哑口无言,二傻接着说道:“你们辛苦打拼,一把年纪了还在地里面朝黄土背朝天,为了什么?就为了自己糊口么?还不是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过得好点?可如果孩子们不读书,他们还是和你们没区别,他们凭什么去过得好?以前宣传义务教育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养儿不读书,不如养头猪!本来孩子读书的钱,应该是你们自己去打拼去努力,去让孩子过得好,这是你们的义务!现在好了,国家觉得你们负担不起,不收学费,花钱请老师过来,你们不感恩也就算了,居然还觉得这是国家不对了,你们不觉得可笑么?”

见这些人都默然,二傻微微扫了周围围着的人一眼,接着说道:“国家免费让你们的孩子读书,让他们将来有个好前程,结果孩子生了病,你们居然还要学校要国家负担医药费,难道不就是觉得国家欠了你的么?可你们一个个扪心自问一下,你们活到这么大年龄,又给国家贡献了什么?以前还有一点上交款和人口税,现在什么都不交了,时不时还能领到一点补助!你们种的东西,也是自己吃了,什么都没付出,白拿了好处,还要抱怨,这应该么?再说孩子生病的事情,病灾无眼,这种事会挑地方么?前些日子竹林村的孩子感染乙脑,几个还留下了终生败象,难道说他们就不是在家里了?”

“说得好!”

旁边一个三十多的女子朝二傻竖了竖大拇指,大声称赞,“这位兄弟,你这口才,可比这学校那些老师好多了!的确是这个道理,孩子在哪里都会生病,我们付医药费,理所应当!”

二傻把道理说得这么明白,那些人也不再反驳,都表示愿意交医药费,不过还是有些人说手头没钱,希望可以拖一拖。

这个年头几十块钱都拿不出来的也不多,不过徐璐还是点头,表示没带钱的,可以迟个几天交付。

徐璐负责收钱的都表态了,二傻自然不会再说什么,他就过来帮忙治病,给家长做思想工作本就不是他的责任。

要不是看到徐璐不知道怎么和这些人打交道,不爱热闹的二傻根本就懒得理会。

当然,他说这些话,也是有私心,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