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27节(1 / 3)

加入书签

乾隆皇帝曾说过“朕与德潜,以诗始,以诗终“,也是一语成箴。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震惊朝野的《一柱楼诗》案爆发,诗集作者已故举人徐述夔被抄家,并被剖棺戮尸,数名校对之人皆被斩。

作为清代四大文字狱之一,此案波连甚广。

沈德潜曾替徐述夔立传,并称他“品行文章皆可法”令乾隆皇帝大怒,下令对沈德潜追夺封衔、仆碑、罢祠、磨平碑文。

虽然治了沈德潜的罪,但乾隆对他的感情还是很复杂的,乾隆四十四年,做过一系列怀旧诗,仍把沈德潜列为“五词臣”之一,并写道“且知余不负德潜,德潜实负余”。

沈德潜前半生蹉跎,后半生荣极一时,死后又被夺衔仆碑,一生可谓是跌宕传奇。

在他被乾隆皇帝治罪之后,他所编著的《古诗源》由原先的风靡一时,变得无人问津,不消数年,便再也踪迹难寻。

谁也没想到,当年踪迹难寻的《古诗源》,在两百多年后,竟会出现在京城荣宝斋里!

把这儿当成收破烂的了

向南揉了揉眉心,心中倒也有些感慨。

这沈德潜,虽然有一肚子好文采,可惜太过醉心于功名,一心想要讨得乾隆皇帝的欢心。

当然,他做到了,生前也是恩宠无限,荣极一时,但死后却不得善终,连碑文都被磨平了文字。

只是,为人处世,还是要实实在在,脚踏实地,路才能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这是向南的老爸向海洋一直以来灌输给他的为人处世之道。

当然,向海洋说得没这么文雅罢了,他是这么说的:

“儿子,咱们做生意,就要讲究个诚信,不短斤少两,不以次充好,踏踏实实地做,总会有回头客的,到时候发财是发不了,但生意也绝对差不了!

当然了,咱们也不能让人给坑了。谁要是想坑咱们,就揍他丫的!”

向南:“!!!”

沈德潜的故事,以及古籍《古诗源》的诞生,只是附带,并不是向南此来的目的。

因此,看过就算了,也算是了解一段尘封的历史。

他最主要的目的,还是想看一看修复《古诗源》的京派绝技——珠联璧合。

端起俞老板放在桌上的茶,喝了一小口,茶温刚刚好,一股淡淡的茶香在口腔里弥漫,让人忍不住精神一振。

向南深吸了一口气,又重新开启了“回溯时光之眼”。

……

1936年冬,北平。

前两天刚下过一场大雪,将整个天地都染成了白茫茫的一片。

往日里热闹非凡的街市,此刻人影凋零,不时地有一辆骡车从远处艰难驶来,又匆匆往远处而去,只在雪地里留下深深的两道车辙印。

被白雪掩盖的乌黑的烂泥,也随之露出了原本就狰狞而丑陋的真面目。

天色渐亮,琉璃厂街的一处名叫“博古轩”店面里,突然传来了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紧接着,店门的一块门板被卸了下来。

一个身穿着厚厚的棉袄子,头戴羊皮帽的小伙子从店里探出头来,惺忪着双眼左右看了看,嘴里不知道嘟囔了一句什么,又将头缩了回去,将门板一块一块全都卸了下来,这才回身拿起鸡毛掸子,收拾店面去了。

就在这时,一个身穿棉布长袄,头戴瓜皮帽的中年男子,踩着厚厚的积雪,从远处踉踉跄跄地奔了过来。

许是跑得太急,他呼吸微微有些有些急促,嘴里的热气刚一呼出来,就变成了一股白雾,将鼻梁上架着眼镜镜片都给模糊了。

中年男子取下眼镜,拿手指胡乱擦了两下,又重新将它戴好,站在雪地里四处张望着,等看到“博古轩”的招牌后,又一手拎着长袄的下摆,跌跌撞撞地朝店门奔去。

“老板,老板!”

中年男子一进店门,就喊了起来,“我要出手老物件儿,有没有人呐?”

“喊什么,喊什么?这不来了吗?”

刚刚那个开门的小伙子从后堂里走了出来,一脸不高兴地低声嘀咕道,“吃个早饭都不让人安生,这小rb都快来了,还开门做什么生意,命都要没了,赚钱有什么用?”

中年男子一见,顿时眉头一皱:“老板呢?你一个小伙计能做得了主?”

“这是我家的店,我怎么就不能做主了?”

小伙子一听不乐意了,梗着脖子说道,“你不是有东西要出手吗?拿出来看看!”

他说着,上下打量了一番这中年男子,看他身上穿的长袄也是破破烂烂,就连戴着的眼镜镜腿也断了一条,用白色的棉布条紧紧地扎了起来,心里更是鄙夷了。

就他这副穷酸模样,能有什么好东西?

中年男子见状,有心想换一家店铺出手,可如今这种情况下,还真是出了这个门,没了这家店!

就在今年九月份的时候,倭国鬼子的军队已经强占了丰台,四处调兵,对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