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273节(2 / 3)
沫攒珠”,则是指哥窑器通常釉层很厚,最厚处甚至与胎的厚度相等,釉内含有气泡,如珠隐现。
最后一点,“紫足铁口”,指的是哥窑器坯体大都是紫黑色或棕黄色,器皿口部口边缘釉薄处由于隐纹露出胎色而呈黄褐色,同时在底足未挂釉处呈现铁黑色。
如果一件古瓷器的身上,同时具备了以上三个特点,那基本上就是真器无疑了。
夏振宇左看右看,前看后看,细细地看了大约半个多小时,越看脸色越是凝重。
过了好久,他知道不能再这么拖下去了,这才轻轻地将这只宋代哥窑双龙耳瓶放在茶几中间,然后摘下老花眼镜,看了看向南一眼,声音沙哑地吐出了一句话:
“老了,不中用了,我看来看去,都看着不像是仿品。”
这话一出,围观的人群又是一阵哗然。
那些老专家们也都一个个脸色凝重,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夏振宇可不仅仅只是一个收藏大家,他更是圈内有名的鉴定专家,那一双眼睛,几乎可以做到“一眼定真假”,他看了这么长时间,都说看着不像是仿品了,那这还假得了?
难道,向南真的看走眼了?
向南太可怕了
向南真的看走眼了?
现场众人的目光“唰”地一下,全都集中在了向南的身上,那目光里,有惊愕,有不解,有难以置信,也有隐藏极深的幸灾乐祸……
而向南静静地站在那儿,似乎这一切都跟自己毫无关系一样,脸上的表情依旧风轻云淡,带着淡淡的笑容。
“让我来看看。”
就在这时,向南身后的那群老专家中,又有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缓缓地站了出来。
大家循声一看,顿时就有熟悉他的人开始低声向身边的人介绍道:
“这位,可了不得,是故宫古陶瓷修复老专家谢家松,浸淫此道数十年,修复了诸多国宝级文物,鉴定水平比那些经常在电视上抛头露面的鉴定专家厉害多了。”
“哦,原来是这位!”
一人一脸恍然大悟,点头道,“之前那位夏副会长没能看出真伪,这位应该可以确定了吧?”
又有一人皱了皱眉,低声道:“闭嘴!别影响了老专家的鉴定思路!”
几个人转头看去,只见谢家松坐在沙发上,将那只宋代哥窑双龙耳瓶的瓶底顶在茶几上,一只手紧紧握住瓶颈,将瓶身向外微微倾斜,另一手则拿着放大镜,神情严肃地细细鉴定起来。
围观的众人也是紧张万分,眼睛一眨也不眨地盯着谢家松,连大气也不敢喘一下。
倒是那个秃顶中年,神态轻松万分,坐在长沙发上,翘着二郎腿,甚至还从口袋里拿出一包烟来,抽出一根叼在嘴里,正准备点着的时候,忽然发现一伙人正对着自己怒目而视,顿时吓了一跳,赶紧将香烟收了起来。
他心里嘀咕道:“得意什么?得意什么?过不了多久,你们就要闹出大笑话了,说不定连这工作室都开不下去了,还不让我抽根烟?”
半个小时后,谢家松略显疲惫地将那只宋代哥窑双龙耳瓶放好,微微闭眼几分钟,然后才缓缓地开口说道:“老朽无能,看不出真伪。”
秃顶中年没能过过烟瘾,心里正不爽着呢,听了这话,顿时冷笑一声,阴阳怪气地说道:
“什么看不出真伪,我这就是真器,你是顾念着这工作室的名声,不好意思直说出来吧?”
说了一句不够,他还想再刺几句,不料人群里一个沧桑的声音忽然响了起来:
“谢老师说话做事,也轮得到你说三道四?”
秃顶中年大怒,刚想说话,可话到嘴边,却是硬生生地给咽了下去,他看到,走出来的那个人,居然是江易鸿!
国内古陶瓷修复第一人的江易鸿!
其他老专家抛头露面的不多,但江易鸿却是个例外,尤其他还是魔都本地人,他的奋斗经历就如同一部传奇电影一般,经常被拿出来当成励志故事来说。
外地人不清楚,但魔都本地人里,十个至少有五个知道江易鸿这么一个牛人。
因此,秃顶中年看到江易鸿时,就如同看到了故事里走出来的人一样,瞬间就闭上了嘴。
江易鸿也懒得跟他废话,走上前去,伸手拿起茶几上的那只宋代哥窑双龙耳瓶,便认真地看了起来。
看了一会儿,他眉头紧皱,一脸严肃地转头看着向南,问道:
“向南,你说这只宋代哥窑双龙耳瓶是现代仿品,有什么依据吗?”
江易鸿虽然没有直接明说,但围观的众人都是聪明人,自然是瞬间明白了过来,江易鸿肯定也是“看不出真伪”。
如果一位专家看不出真伪,那还好理解,可以说是对哥窑瓷器接触不多,认识不深刻,可三个专家都“看不出真伪”,那这里面的学问可就大了去了。
如今看来,向南恐怕真的是托大了,看走眼了!
这文物修复工作室才刚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