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327节(1 / 3)

加入书签

“三四十件可不少了。”

一直没说话的荆楚博物馆古陶瓷修复中心主任魏海滨耳朵尖,听到了向南不经意说出声的话后,开口说道,“要是动作慢一点,两三个月都不一定修复得完呢!”

“是啊。”

邵振庭点了点头,有些感慨地说道,

“这两年城市建设得比较快,荆楚这边隔三差五的就发现了古墓葬,修复师都不够用了,到现在还有两批人在外面呢!”

颜文聪说道:“虽然辛苦了点,但文物保护的工作还是要做好的。”

“颜处长说得对。”

魏海滨点了点头,笑道,“在文物保护这方面,咱们荆楚博物馆做得可是没话说的。”

其他人开始了闲聊,向南则开始思考怎么安排这次文物修复工作。

就在这时,会议室的门外响起了一阵轻微的敲门声,紧接着,门便被人推开了,李德坤走了进来,他先是朝大家点了点头,然后对魏海滨说道:

“主任,你找我?”

“嗯,来,我给你介绍一下。”

魏海滨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拉着李德坤对颜文聪介绍道,“颜处长,这位是我们古陶瓷修复中心的资深修复师李德坤李老师。”

顿了顿,他笑道,“李老师专注古陶瓷修复已经三十多年了,在我们荆楚文物界里,那也是鼎鼎有名的。”

“啊,李老师,你好!”

颜文聪站起来和李德坤握了握手,笑道,“那这次我可要好好看一看李老师的精湛技术了。”

“李老师的技术,那是没得说的!”

魏海滨一提起这个,顿时眉飞色舞起来,“年初的时候,长安那边不是举办了一届古陶瓷修复技艺大比吗?李老师就是二等奖获得者!”

李德坤一时阻止不及,没想到魏海滨嘴快,一时之间就已经全都给说出去了。

果然,他的话音一落,会议室里所有人的目光“唰”地一下全都看向了李德坤,然后又“唰”地一下全都看向了坐在颜文聪后面的向南身上。

向南倒是一无所觉,一脸迷茫地抬起头来四处看了看,随即又低下头来,拿起笔在面前的本子上写写画画,也不知道在忙些什么。

可李德坤却是尴尬极了,原本他就没打算提这事,也告诫了小乙他们到时候不准在向南面前提,这魏海滨倒好,全给自己秃噜出去了。

二等奖在一等奖面前炫耀,这算是什么事啊!

会议室里,满是似笑非笑的表情,李德坤在心里一阵哀嚎:

“完了,这回老脸都丢干净了!”

谁去考古现场

吃过午饭后,向南和颜文聪等人没有休息,乘坐由荆楚博物馆安排的一辆大巴车,直奔隽邑县而去。

隽邑县,地处荆楚东南部,湘鄂赣三省交界之地,是江城城市圈重要组成部分。

隽邑县境内,远在龙山文化时期即有人居住,其建城历史悠久,自秦汉始建“隽州”,西汉时期设下隽县治,至今唯隽水镇的商贸活动集中,其间不管发生什么局势变化,商贸活动存在的历史达到一千多年。

也正是因为隽邑县建城历史悠久,这里不仅发掘出了尧家林龙山文化遗址,而且县境内还有五代三关,即雁门关、保定关和天岳关。

南唐保大十四年(后周显德三年,公元956年)二月,后周南面行营统领兼中书令王逵率部队从岳州攻南唐,绕过雁门关、保定关,奇袭地形最险的天岳关,歼南唐守军3000余人。

三关在咸丰年间重修,均较完整。

隽邑县内还有一座宋代古桥——灵官桥。

这座古桥是在南宋景定年间,由黄庭坚八世孙黄子贤所建,桥墩型美观,宛如弯月,历740余年,仍结构牢固,保存完整,是古代桥梁建筑的珍品。

除此之外,李自成墓也在隽邑县九宫山南麓,《明史》及旧志均载:李自成“以衮冕之礼葬于山下”。

在这样一个历史悠久、古迹繁多的地方,发掘出宋元时期的古墓群,并不令人感到惊讶。

从江城到隽邑县,走高速只需要两个半小时。

到下午三点左右,向南和颜文聪等一行人便在隽邑县博物馆门前下了车。

隽邑县博物馆副馆长严晨光早早就得到了消息,等到颜文聪等人下车之后,立刻就迎了上来,笑着说道:

“颜处长,欢迎欢迎,我叫严晨光,是博物馆的副馆长,大家一路上辛苦了,咱们先到里面坐着休息一会儿?”

“严馆长,你好。”

颜文聪点了点头,说道,“咱们先进去说吧,外面太热了。”

“好好好!”

严晨光连连点头,又朝着向南等人打了个招呼,随后就转身领着众人往会议室走去。

从闷热的户外走进冷气十足的会议室,已经满头大汗的颜文聪忍不住长舒了一口气,他一边往前走,一边回头对落后了半个身位的向南笑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