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377节(2 / 3)
2003年,京城一家公司花几百万元从f国一名摄影师手中购得原图底版,又从f国国立图书馆购得《圆明园四十景图》版权在华夏国内的10年使用权,于次年发行珍藏画卷2004套。
这件事,怎么说怎么憋屈,也难怪姜岚霖和欧阳春两个人谈起这事时,脸色都不好看。
心中愤懑了一阵,欧阳春也知道自己改变不了什么,只得叹了一口气,不管怎么说,《圆明园四十景图》都是华夏的文物,如今它残损严重,必须得修复,所以就像之前姜岚霖司长说的那样,不仅得派人过去,而且还得多派几人。
可是,国内古书画修复专家各有所长,该派哪几个人去更合适呢?
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欧阳春陷入了沉思之中。
想了片刻,他拿起水笔,开始在纸上“刷刷刷”地写了起来——
熊禀生,京城故宫博物院古书画修复专家,62岁;
孙福民,金陵博物院古书画修复专家,66岁;
何轩,京城博物馆古书画修复专家,60岁。
“是不是太老了?”
欧阳春皱了皱眉,都这么大年纪,还能吃得消修复古书画吗?
忽然,他眼前忽然一亮,想起了一个人,“向南,我怎么差点把他给忘了?!”
说着,他就将年纪最大的孙福民划掉,又将向南的名字加了上去。
三个人应该够了。
他又拿了一张新纸,将这份名单重新抄了一遍,然后仔细地看了看,怎么看怎么觉得有些不和谐。
欧阳春摇了摇头,笑道,“向南,22岁,这年纪也就跟那两位的孙子差不多大小,估计到了f国,人家也很难相信他会是个专家。”
不过,这跟他没关系,他只负责拟定名单,最终的决定权还在上面呢。
别麻烦向南了
“向南?”
姜岚霖看了看欧阳春拟定的名单。
名单上的三个人她当然都知道,熊禀生和何轩她还见过很多次,这两位都在京城,而且是圈内都很有名的古书画修复专家。
她虽然没有见过向南真人,但毕竟是主管文物修复与保护这一块工作的,自然对向南这个人不会陌生,只是将这么年轻的向南和两位六十来岁的老专家放在一起,怎么看怎么觉得别扭。
姜岚霖看了看名单,抬起头来问欧阳春,“向南和熊禀生他们一起出去,合适吗?”
“应该没什么问题吧?”
欧阳春想了想,又解释道,“向南在国外还是比较有名气的,据说前一段时间,米国的一位大收藏家还私下邀请他前往米国修复古陶瓷器物,据说还带回来了好几件文物,其中有两幅古画还是国宝级文物,不过……”
姜岚霖下意识地问道:“不过什么?”
“不过向南并不在文博系统,他自己开了工作室。”欧阳春想了想,还是说道,“只怕他的修复费用……”
去一趟米国只是修复了一件古陶瓷器,就拿回来了两件国宝级古画,谁知道这一趟去f国,对方愿意付出什么样的酬劳?
“这倒是个问题。”
姜岚霖想了想,干脆从办公桌上的笔筒里拿出一支笔来,“刷刷”两下,将向南的名字划掉,又将名单递回给欧阳春,笑道,
“《圆明园四十景图》修复费用,f国国立图书馆会操心的,不过,暂时还是别麻烦向南了,孙福民和刘其正他们还担心向南被国外博物馆给挖走呢,你回头再想一想,换一个专家吧,到时候我把名单递上去。”
“好,我知道了。”
欧阳春点了点头,接过名单,转身退了出去。
……
发生在京城里的事情,向南当然不会知道,此刻,他正躲在家里的修复室中,一手拿着电焊,一手拿着锡丝,小心翼翼地点在两片相互靠近的铜片上。
锡丝遇热即熔化,向南刚开始练习锡焊时,没掌握好度,锡丝往前一送,一个没注意就熔了一段,焊点就变得很大。
不过,电焊只要熟悉了,练起来也容易,但想要练到每一个焊点的大小都差不多,那就有难度了,非得长时间的练习才行。
在家里练了一整天的电焊,效果并不太明显,两块铜片之间的焊点,大大小小,就像疤痕一样歪歪扭扭地将铜片焊接在了一起。
“还是得多练习啊。”
向南拿着铜片翻来覆去地看了几遍,摇了摇头。
眼看着太阳就要下山了,他再继续焊接,而是从座位上站起来,伸了伸有些酸痛的腰,准备先洗了一把脸,然后出门参加工作室举办的新同事欢迎宴。
就在这时,放在客厅里的手机忽然“嗡嗡嗡”地震动了起来。
他走过去拿起手机一看,是陕省的那位壁画修复专家葛东河打来的,向南连忙摁下了接听键,将电话接了起来:
“喂,葛老师,您来魔都了吗?”
“喂,向南啊,我已经回长安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