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452节(2 / 3)

加入书签

来,笑着跟刘馆长打招呼:

“刘馆长来了?”

“刘馆长好,来这么早!”

“刘馆长好!”

“……”

刘馆长也没什么架子,一路笑着跟那些人互相问候着,然后就带着向南走进了中间的那个大帐篷里。

“咦?老刘,你怎么来了?”

刚一进帐篷,一个身材矮小,下巴上的短须都已经发白的老头一脸惊讶地看着刘馆长。

还没等刘馆长回答,他又一眼瞄到了向南,脸上神色一变,连忙伸出双手,迎了上来,“哎呀,向专家,没想到你也来了。”

向南伸出手和他握了握,笑着说道:“李馆长好,我跟刘馆长过来随便看一看。”

这位李馆长,是凤凰城博物馆负责文物修复的副馆长,在之前的欢迎宴上,对方还曾邀请向南到凤凰城博物馆给修复师们讲课,不过被刘馆长给挡了。

开什么玩笑,我花钱请来帮忙修复文物的专家,你倒是好意思开口。

等到李馆长和向南寒暄完毕之后,刘馆长斜着眼睛打量了李馆长一番,说道:“老李,你怎么也这么早就跑过来了?”

李馆长和刘馆长一样,都不是考古人员,自然不会长时间待在古墓群发掘现场,这就意味着,李馆长实际上也是今天上午才过来的。

“你这不是明知故问吗?”

李馆长“嘿嘿”笑了一下,开口说道,“还不是因为这边的古墓群里又发掘出了新的文物,所以我一大早就从市里赶过来看一看。”

顿了顿,他又装作刚想起来的样子,忽然拍了拍脑袋,大声说道,“哦,对了,你放心,刚出土的文物里没有古陶瓷器物!”

刘馆长一听,气得鼻子都歪了。

陶瓷博物馆是专业类博物馆,除了古陶瓷文物之外,其它出土文物都不会放到自己的博物馆里来收藏。可凤凰城博物馆是综合类的博物馆,只要是文物都可以收藏。

这老不死的,是故意这么说的。

刘馆长恨恨地瞪了他一眼,“我来都来了,难道不会自己看?还要你在这里多嘴多舌!”

“哦,不好意思,我都忘了那些文物就在这边了。”

李馆长笑眯眯地看着刘馆长气得脸红脖子粗,他往边上侧了侧身子,笑着说道,“来,我带你去看看。”

说完,他又对向南笑了笑,“向专家,一起去看看吧。”

“用不着你装好人,我们知道怎么走。”

刘馆长一点面子也不给李馆长,转头看了看向南,脸上硬是挤出一丝笑来,说道,“向专家,这帐篷里面就是存放出土文物的地方,咱们一起过去看一看吧。”

谁让他是向南呢

看到刘馆长和李馆长两人一碰面就掐起来了,向南很明智地躲在一边,既不拱火,也不劝架。这两位馆长他都不熟悉,谁知道他们之间有过什么样的故事?

贸然插手,只会徒惹人笑话。

他朝李馆长笑了笑,便跟在刘馆长的身后,走进了帐篷里。

李馆长仿佛也已经习惯了刘馆长的态度,丝毫不在意,也转过身来,跟了上来。

走进帐篷之后,向南才看到,里面的地上摆着各种各样的出土文物,有玉石器、金银器,有牙雕、木雕,还有景泰蓝制品等。

景泰蓝,是华夏著名特种金属工艺品类之一,到明代景泰年间这种工艺技术制作达到了最巅峰,制作出的工艺品最为精美而著名,使用的珐琅釉又大多以蓝色为主,因此,后人称这种金属器为“景泰蓝”。

景泰蓝的全名为“铜胎掐丝珐琅”,俗名“珐蓝”,又称“嵌珐琅”,是一种在铜质的胎型上,用柔软的扁铜丝,掐成各种花纹焊上,然后把珐琅质的色釉填充在花纹内烧制而成的器物。

这些刚刚出土的文物,一件挨着一件,摆放在帐篷里。

有的残碎不堪,几乎碎了一地;有的则器形完整,只是略有残损;有的完整无缺,但身上附满了泥巴等杂质……

两三名文物修复师正蹲在地上,用小毛刷小心地将文物上面的泥土、杂物刷干净,然后一件一件放进木制的盒子里,整整齐齐地码放在帐篷的角落里。

这些文物都将被送到凤凰城博物馆,交给文物修复师进行维护保养,然后或收藏在仓库之中,或摆放在展厅里,供游客参观鉴赏。

刘馆长看了一会儿,回头看了看李馆长,一点也不客气地问道:“不是说今天还从古墓群里发掘出了残碎的青铜剑?在哪里?”

“装箱子里了。”

李馆长也不在意,抬手指了指角落里的那一排木箱子,笑着说道,

“怎么?你还要看青铜剑?这把剑都已经断裂成好几段了,什么都看不出来,你还不如到我们博物馆里的青铜馆去参观参观呢,那里可有完好的青铜剑。”

刘馆长绷着个脸,说道:“不是我要看,是向专家想看一看。”

“你不早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