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664节(2 / 3)

加入书签

对于十分依赖自然光的文物修复而言,冬天在兰顿修复文物,两天才能抵得上平常一天的时间,因为白天太短了。

睡肯定是睡不着了,向南只能打开灯,翻身下床穿好衣服,在房间内运动了起来。等身上开始发热了,向南这才停了下来,到洗手间里洗漱了一番后,坐在沙发上看起了书。

直博生到了二年级,也差不多可以搭建大论文的框架了,在这个阶段,需要看大量的研究前沿论文。对于向南而言,他拥有大量的实践材料,以及最新的一手数据,反而不像其他直博生那样会对研究方向迷茫,他现在最大的问题是,选题太多,不知道该选哪个才好。

实际上,今年下半年他所主持的西汉海昏侯墓出土文物修复项目,就完全可以写出一篇大论文出来,而且还是资料翔实、数据准确、干货满满的大论文,这样一篇有故事、有内容的论文,拿来当作毕业论文一点问题都没有。

不过,相对而言,西汉海昏侯墓出土文物修复项目虽然可以写成大论文,但毕竟缺少了研究性,因此,向南还是将主要目标指向了之前获奖的那篇小论文《兵马俑彩绘保护技术在壁画保护中的应用》,这篇小论文,一旦延伸开来,完全可以扩展成一个大研究——《跨类别文物保护技术研究——以兵马俑彩绘保护技术在壁画、设色古画保护中的应用为例》。

此外,还有一个研究课题也可以考虑,那就是《文物修复技术产业化研究——以向氏“珠联璧合”古书画修复技术产品化为例》,这个研究课题一旦做出来了,对于文物修复行业的发展将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别的不说,至少一大批“绝技”类修复技术很有可能实现产品化运作,如此一来,也就不用担心这些“绝技”会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失传了。

方向有好几个,不过目前向南也还没有确定下来,反正他也不急,先多看看文物修复的论文、专著,多丰富一下自己的理论还是很有必要的。

看了一会儿书,窗外的天色总算是渐渐亮了起来,楼下的马路上,也开始有了车辆和行人。

向南挠了挠头,将书合上放在一旁的茶几上,然后穿好羽绒服,拎起背包,打开房门下了楼。

在酒店楼下的自助餐厅里吃了早餐后,他这才走出酒店大门,朝着达因博物馆走去。

东方部修复室,莉娜和艾米丽也已经来了。

看到向南到了以后,莉娜一脸微笑地迎了上来,打起了招呼:

“嗨,向先生,早上好!今天我们主要做点什么呢?”

“早上好,莉娜女士。”

向南点点头回了一句,他将背包放好之后,这才说道,

“今天再修复一幅古画吧,咱们抓紧点时间,现在白天太短了,天一黑下来,就没办法工作了。”

“好的,让我看看。”

莉娜笑了笑,转身来到大红长案旁存放古董盒的柜子处,仔细找了找,翻出一幅古画来,然后将它在长案上小心翼翼地摊开了来。

她抬头看了看向南,问道,“向先生,咱们今天修复这一幅古画怎么样?”

“这是……”

向南瞥了莉娜一眼,随即又将目光放在了这幅画卷上。

这是一幅纸本水墨画,上面画着暮色朦胧的山水风光,河岸青山连绵起伏。在画面前方,一位学者坐在他的乡村小屋里,享受着乡村隐居生活。

目光一转,再看长卷左侧的款识,在一行字的下面,赫然写着“唐寅”两个字。

“这是唐伯虎的《西山草堂图》!”

向南忍不住吃了一惊,唐伯虎的画,毫无疑问,又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精品书画文物。

唐伯虎在因科场舞弊案被牵连下狱,罢为吏后,遂绝仕途,寄情诗文书画,以度年华。晚年则皈依佛法,取号“六如居士”。

他的一生,跌宕起伏,绝不是影视剧里所演绎的那么潇洒风流。

向南盯着这一幅《西山草堂图》陷入了沉思,莉娜却是恍然不觉,她一脸讶然地看了看向南,冷不丁地开口道:

“向先生,这幅画不行吗?”

向南一下子被打断了思绪,他深吸了口气,点了点头说道:“可以,就这幅画吧。”

顿了顿,他又说道,“你跟艾米丽小姐去准备清洗画芯的热水和化学药剂吧!”

“好的,向先生。”

莉娜应了一声,转身招呼了一声艾米丽,便匆匆忙碌开了来。

等她们两个离开之后,向南又仔细检查起眼前的这幅画作来。

很明显的,这幅纸本画作日久受潮,画芯上不少地方都开始长了黑色的霉斑,东一块西一块的霉斑,就好像一面墙上被溅了泥点一样,脏污不堪。

更有甚者,一些霉斑腐蚀得厉害了,还将画芯给烂透了,形成了一个一个的小破洞。

这幅《西山草堂图》,如果再不修复保养的话,只怕真要就此毁掉了。

向南深呼了一口气,心里面颇有些不是滋味儿,他抬起头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