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740节(2 / 3)

加入书签

从唐摹本上再勾摹下来,方法是双勾廓填或者双勾廓填兼临写。

另外一种是石刻或者木刻的碑帖。碑帖从勾摹开始,经过上石、刊刻、捶拓,再经过装裱的过程,书法原貌往往会打了折扣。

而现存的《快雪时晴帖》、《远宦帖》、《奉橘帖》等等,实际上都是唐代摹本。

这件王羲之的草书《平安帖》手卷宋代摹本,被这位尼森先生如此重视,也就情有可原了,事实上,哪怕是宋代摹本,只要合乎“书圣”王羲之的笔迹风格,摹写精良,那也是一件极其难得的国宝级文物啊!

“好,让司机来酒店接我吧,我收拾一下东西就下楼。”

向南没再多想什么,一口答应了下来,先不管那么多了,等看到了字帖再说吧。

挂断了电话,向南匆匆收拾了一下,想了想,干脆将之前拿到的那两件文物连带着古董盒一起,全都放进了背包里,然后往肩膀上一背,关好门就下了楼。

在酒店一楼的大厅里没等多久,一辆黑色的轿车就缓缓地停在了酒店门口,随后向南的手机就响了起来。

向南没接电话,从大厅的休息区里径直走了出去,朝站在车旁的司机扬了扬手机。

司机问了一句:“是向南先生吗?”

“是我。”

“我是尼森先生派来接您的,请向先生上车。”司机伸手打开了后座的车门。

“谢谢。”

向南朝他笑了笑,低头坐了上去。

等向南坐好之后,车子就一路朝着博临市中心那边开去,没过多久,就抵达了布罗姆艺术博物馆的门口。

这是一座带有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古建筑,整个建筑线条简洁,保留了材质、色彩的大致风格,可以很强烈地感受到传统的历史痕迹与浑厚的文化底蕴。

刚下了车,向南正要走进博物馆里去,钱昊良就从大门里大步迎了上来,一脸揶揄地说道:“向南,上午就让你过来跟我们一起行动,你不愿意,怎么样,现在还不是得过来?”

“我就是个劳碌命,能有什么办法?”

向南有些无奈地摊了摊手,跟着钱昊良往里面走去,问道,“团长他们呢?”

“团长他们还在里面参观呢,现在就等你过去了。”

钱昊良嘴里啧啧有声,感慨道,“这博物馆是布罗姆家族成立的,至今有一百多年历史了,还真别说,里面不少藏品都很有意思,在博临博物馆界也算是独树一帜了。”

王羲之《平安帖》宋代摹本

两人一路小声聊着天,很快就来到了博物馆二楼的一间展览厅里。

这里是油画展馆,上面挂着各个国家油画大师的作品,这些画作都用木质画框装订好,错落有致地挂在墙面上,远远看去,一幅幅的油画,就好像一段段凝结的岁月,在面前一点一点地摊开。

在展馆最靠里面的位置,一位须发皆白的德国老者,正带着团长赵炳天等一行人,一边欣赏着墙上的一幅油画,一边小声说着什么,不时传来一阵阵低笑声。

赵炳天和那位d国老人说笑了一阵,转头看到向南和钱昊良回来了,顿时笑了起来,朝向南招了招手,说道:“向南来了,来来来,我给你介绍一下。”

说着,他转回头看了一眼那位老人,对向南介绍道,“这位,就是布罗姆艺术博物馆的尼森·布罗姆先生,这间博物馆,是尼森先生家族建立的,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向南走到尼森先生面前站定,朝他笑了笑,谦逊有礼地说道:“你好,尼森先生,很高兴认识你。”

“我也很高兴,向南先生!”

尼森先生眼中带着笑意,上下打量了向南一番,这才笑着说道,“向先生刚到博临的时候,我正巧在f国那边谈一个合作项目,事情忙完之后,我就急匆匆地赶回来了,现在总算是见到了向先生,果然是闻名不如见面,见面胜似闻名啊。”

向南淡然一笑,说道:“谢谢尼森先生的夸奖。”

“这次请向先生过来,实际上是我有一个不情之请,希望向先生能够出手帮忙。”

尼森先生抬起手来,做了个“请”的手势,然后一边往前慢慢走着,一边说道,“我手上有一件华夏文物,是晋代王羲之的《平安帖》宋代摹本,这幅字帖是我们从本国的一位收藏家那里买来的,可能是年代久远,再加上保存不善的原因,这幅字帖已经残破不堪了。这字帖太过珍贵,我们一直在犹豫交给谁来修复才比较稳妥一些,如今向先生既然来了,那这件事就好办多了,我代表博物馆恳请向先生能够出手帮忙,将这幅字帖修复保养一下。”

向南不置可否,笑着说道:“尼森先生,咱们还是先看看字帖再说吧。”

“好。”

尼森先生微微点头,脚下加快了步伐,带着众人往一楼走去。

赵炳天快走了几步,走到了向南的身边,侧过头来低声叮嘱道:“向南,不要贸然答应帮忙修复,先看看再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