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44章急于求成的杨总(1 / 2)

加入书签

孙燕波等人离开会议室时,赵副总还坐在里面,眼睛盯着窗外。

下班之前,赵副总找大家讨论了孙燕波和小李提交的内容运营方案,确定没有细节会被杨总挑刺。他深吸一口气,打电话给公司的办公室主任,预约和杨总开会的时间。

孙燕波和小李郁闷地去天台喝水休息,他问道:“你知道杨总的事情吗?”

孙燕波调侃道:“我只知道他喜欢到处秀肌肉,大家都叫他霸道总裁。”

小李说道,杨总曾创业三次,前二次都失败了。

这一次,由于他母亲的关系,省城天华文化传播公司给他投了一千万元。

互联网时代的“风口”就是机会和暴利,谁抓住了似乎就能成就一番事业。或许是这个原因,在获得新的创业机会后,杨总才会拼命渴望数据,他认为数据好看,才能引发更多关注。

小李还说:“在赵副总之前,公司还有一个副总,也是因为决策上的冲突,后来这个副总被杨总开除了。”

孙燕波想不明白,作为公司一把手,特别是创业的时候,杨总却这么小气量。孙燕波好奇地问道:“这些消息,你都是从哪里知道的?”

小李笑道:“互联网创业公司根本没有什么秘密,再说省城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打听这样的事情还是很容易的。”

某天下午,孙燕波请到访的作者喝咖啡,在公司旁边的咖啡馆里,她看到赵副总和杨总似乎在争论着什么,赵副总面色诚恳,杨总神情不屑,看向一边。

周一的部门会议上,赵副总告诉大家:“我们有了一笔不小的稿费预算,可以大胆地把各种计划提上日程。”他满面倦容,但也如释重负,不常笑的他还露出了难得一见的笑容。

有了经费,大家确实引进了一批不错的作品和一些有固定读者群的作者,各条产品线也渐渐变得丰富起来。

第二年,新的“风口”来了。

在那一年,小说影视改编权爆火,影视公司争相购买畅销小说的改编权,先后推出电影和电视剧。

每次圈内聚会,大家都在讨论影视ip的行情,认为对外输出小说的影视改版权,是一条新的变现之路。

公司里最兴奋的就是杨总。

在公司例会上,在公司群邮件里,他都在强调目前影视剧改编成功了多少案例,哪家公司卖出了多少作品。

最后,他还特别要求我们内容部:“每周,每条产品线的负责人必须提交一部具备影视剧改编潜质的作品。”

接下来的两周时间里,孙燕波一直紧张地筛选这样的作品。

到了周末,孙燕波却在市场总监的朋友圈里看到,杨总在和某剧组拍摄宣传照,但是她对被改编的小说一无所知。

周一,杨总在大群里宣布:他带着市场部,打算独立拍一部网剧,我们内容部无需参与。

孙燕波心想:“市场部做内容部的工作,本是两个领域,完全是外行做内行的事,真的合适吗?”

后来,孙燕波才知道,杨总曾经找赵副总商量,趁着行情好,赶紧拍一部网剧,只是赵副总不同意。

赵副总觉得现在行情看起来火爆,但不明朗,公司没有拍网剧的经验,也没有特别适合改编的作品,现阶段应该潜心打造内容,静观其变。

于是两人再次不欢而散。

不久之后,孙燕波想签约一部内容和文笔均不错的作品,需要一笔预算,公司的财务人员却不愿盖章。她去问赵副总,赵副总的态度很含糊:“花钱的签不下来,就先签不花钱的吧。”

杨总和赵副总不和,此时在公司里已经是公开的秘密。

两人在公司遇见,彼此都板着脸把对方当路人,但每次开会或团建,两人看起来依旧一团和气。

杨总虽然看赵副总不爽,但赵副总在行业内有着较高的知名度,他不得不忌讳,不敢象开除上个副总那样直接开除赵副总。

孙燕波入职半年后,公司没钱的消息开始传播。

有人明确说道:“每月花一百多万元找用户,拍网剧一下扔进去两百多万元,这种花法能维持多久?另外,好像又没有做出什么成绩来。”

虽然包括孙燕波在内的许多人都不清楚钱的具体流向,但公司没有产生经济效益是有目共睹的。

公司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融资。赵副总和杨总一改对彼此避而远之的状态,常常聚在一起。

两人很少在公司出现,大多数时间都在外面见各种投资方。因为签内容的预算突然缩水,孙燕波的工作积极性受到打击,小李也有了辞职的计划。

一个多月后,赵副总和杨总又重返公司。赵副总每天在办公室只做自己的事情,对内容部的工作不闻不问。

新的融资迟迟没落地,杨总心里很着急。

公司的季度复盘会议后,杨总突然给公司群发了一封邮件,语气非常严厉,他强调公司的每一笔钱都应该花在刀刃上,如果有谁利用职务之便,偷拿公司的钱,他会采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