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十八章 夜观星云(2 / 4)

加入书签

打开,百家学著为他开阔眼界,同时外面的时局他能碰触到贴近的深度,所以一下子冲击了他的大脑,使他对自身的追求陷入了迷茫,这是必然。她笑道:“也许我真可以为你解惑。”

沈昭眼睛一亮,对云浅月恭恭敬敬一礼,“请浅月小姐赐教!”

“赐教到不必,我们可以谈一下。”云浅月笑道:‘我们先说说百家学说。如儒家行“仁政”,奉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的精神是“以义制利”,以“仁爱”为怀;孟家行民主,延续了“儒”的思想。言:“诚者,天之道也。”;墨家行“兼爱”、“尚贤”、“节用”;道家主张“少私寡欲”、“道法自然”;法家主张“废私立公”等。这些都是一种弘扬的思想。’

沈昭静静听着。

“这些百家看着不相合宜,各执一词,但都有一个共通之处,就是他们同时都是一个时代下的产物。他们之所以产生,是与一个时代的大背景有关。无论是儒家、道家、墨家,还是法家,阴阳家、杂家、纵横家等,他们都有着那一个阶段产生和存在的必然性。”云浅月看着沈昭,姿态闲散,声音却冷静清晰,“那个时期,各阶层的结构急遽变化,各国矛盾异常尖锐,兼并战争接连不断,文人墨士纷纷游说各自思想以求为当权者所用,所以,才兴起了百家。”

沈昭点点头。

“看百家,寻找你自己能倚仗的言论,不如切合当今天下才辨出自己的一行之言。当今天下,天圣泱泱大国,百年沉浮,它历经最辉煌繁华的始祖太祖高祖,那个时候,大国繁荣,附属小国岁岁纳贡,不敢望其项背。高祖之后小国历经七八十年休养生息,日渐壮大,国富兵强,而大国百年以来,官员多奢腐,贪图享乐,天灾,民不聊生,诸多弊端纷纷露头,东墙倒了刚补上,西墙又坍塌。隐隐有压制不住附属小国倾兵之势。”云浅月淡淡道:“所为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发展的使然,旧的腐朽,终究要摧毁,就像是枯木,只有砍断,才能在原地植出新木。亦是一样的道理。”

沈昭迷惑,“照浅月小姐这样说,天圣要倾塌?别无可救了?可是一旦倾塌,数百万百姓们岂不是要遭受战火?殃及黎民?”

“黎民百姓不受战乱之苦,可是如今就好过了?外面土地遍地冻死骨,而京中有多少官员在先皇孝期未满便私下里朱门酒肉,歌舞升平?”云浅月挑眉,“德者,要先天下之德而德,忧于天下事,再忧于身后名。可是自古有几人做到?做到的都是圣人。而自古以来,能够称之为圣人者,寥寥无几。”

沈昭不再言语。

云浅月看着他,笑问,“沈公子如今想成为大德德者,难道是想成为圣人?”

沈昭摇摇头,立即红着脸道:“沈昭虽然有微薄才学,也不过是多读了些圣贤之书而已,从不敢有如此想法。”

“那有什么?圣人谁都可以当得。”云浅月忽然笑了,话落,她道:“诸子百家之说,说得是天下,而沈公子忧于天下,却又不想做圣人,那么不如做自己最好。”

沈昭似懂非懂地看着云浅月,“做自己?”

“不错!人难得贵在自省吾身,遵从自己本心而为。你心之所想,便是命之所依。”云浅月点点头,话音一转,“若是你非想选一种思想的话,不如就选儒家,虽然我不主张大儒,因为太善,而这个天下,需要善,但不需要过了头的善,凡事要有个度。但他有一个思想到可以一学。那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沈昭看着她,眸光有一丝亮光突破云雾。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云浅月将《礼记·大学》清晰地念出声。

沈昭低头沉思,紧皱的眉峰渐渐散开。

云浅月觉得说到这里也差不多了,她站起身,笑道:“沈公子聪慧,敏而又好学。自然好通透,凡事不必钻牛角尖,一事通,万事皆通。此路不通,还有别路,不要被任何规矩和陈旧的规制固守。人活着,不止要生前身后名,也不止优于天下百姓是为大善大德,主要要做的还是自己。贵在自省,而后清心明目,方可做可有作为之事。”

沈昭脸色亮了几分,忽然抬起头,有几分欢喜地看着云浅月,须臾,他连忙收起欢喜,目光诚然敬佩地对云浅月深作一揖,“多谢浅月小姐提点,沈昭惭愧。”

云浅月笑着摆手,回头对身后的三人道:“我们回去吧!别打扰沈公子温习功课了!”

“是!”青裳、凌莲、伊雪三人齐齐应声,赞佩地看着云浅月。

云浅月转身走回了紫竹林,进了紫竹院。沈昭是一根好苗子,容景今日去德亲王府,他没有时间提点他,她便提点他一番吧!他能明白最好,他算是她带出来的,自然不想他误入歧途,将来被人利用。

沈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