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01章 由《大白鲨》引发的新闻事件(2 / 3)

加入书签

“我也相信这是上帝的安排。”王小虎呵呵笑着,将自己的名片递过去说:“詹姆斯,如果说你有一天想做些什么关于电影方面的事情,记着按照上面的联系方式给我打电话。”

王小虎并没有直接邀请卡梅隆来公司做打杂选手,事实上,有些导演或者明星的成功并不是巧合,而是经历了很多别人无法知道的磨难,有些人在王小虎遇到他们的时候,也许对电影并没有丝毫的兴趣,就像现在的卡梅隆,他现在对成为一名卡车司机而感到满足,并没有表现出丝毫对电影感兴趣的苗头,在这个时间段,他仅仅是一名王小虎的铁杆影迷罢了。

有时候认真想想的话,王小虎都感觉自己的运气很好,好到爆棚的地步,无论是赵雅芝,还是新七小福,他们在遇到自己的时候对电影都是保持疑惑和犹豫态度的,正是自己不懈努力的劝说,让他们走上了电影的道路,按照蝴蝶效应来讲,他们的人生已经因为自己的干预而发生了巨大改变,自己对他们未来的走势也只能从新规划。

拔苗助长,有时候是好事,有时候未必是好事。造成王小虎早起这样做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他刚刚重生,他害怕当时自己的实力过于单薄而措施了很多人和事,所以他看到一个明星或者导演就去结交,生怕自己晚了被别人抢走。

但是现在情况不同了,王小虎已经具备了不错的实力,而且已经稳居香港电影界巨头的趋势,他不用再主动找那些明星,而是换了另外的方式来吸引他们加入,这样做,多少对明星们的改编会少一些,未来也能基本按照记忆发展,不至于发生失去控制的局面。

《大白鲨》首映的成功,在吓坏很多观众的同时,也将其他好莱坞的同行们吓坏了,首映仅仅一周就获得了890万美元的票房,稳稳的领跑了本年度票房冠军的位置,在发行上首先要扩大首映的戏院数,这个数字逐渐从几百到1000,再爬升到2000,从而3000,乃至更多。

从《大白鲨》成功的第一天起,好莱坞就被完全改变。所有商人都开始从中学习新的生意经。再则,电视广告成为非常重要的常规宣传方式——这两种措施都会大幅增加影片的发行成本,而影评对票房收入变得越来越不重要——至少对恐怖、动作、喜剧等特定类型片而言是如此。随着成本的飙升,回避风险就显得尤为重要,好莱坞开始极为复杂的国际资本运作,开始更加依赖大明星担纲和营造视觉奇观。同时,因《大白鲨》带来的巨额利润,也刺激了制片厂对“大片”的喜好,老板们巴不得每部影片都是《大白鲨》,他们从此坚信,电影是“越大越好!‘

“我认为这是一部制造心里恐惧的经典电影。片中没有什么特别血腥残杀的场面,就连大白鲨张开血盆大口露出满嘴尖牙撕咬着,我也没有多大惧怕。反而是当画面上出现小小的三角鳍后随之而起的音乐,让我在心里发毛。大脑开始不断的接收鲨鱼来了鲨鱼来了的讯号,恐吓着自己。”---《洛杉矶日报》

也有媒体发表了反对意见,《纽约时报》说道:“它不过是对老捧牙的《黑湖怪兽》的重复。”

在当时像《大白鲨》这样的b级片也不在少数,为何唯独大白鲨能脱颖而出?

大家都在颂赞大白鲨如何惊悚恐怖,皮革如何好,难道当时其他电影就没有让人恐怖过吗?至少在我的眼里,我很难把这样一部感觉很容易被淹没在影海中的电影和一次票房奇迹,众人好评的电影联系起来。

到底是什么因素,有什么合理的解释能导致这次奇迹?

难道是《大白鲨》的确是个好题材,他迎合了当时美国人的度假习惯,充满真实感,使得大白鲨吓到了许多人,同时加上一点的艺术气质,便同时获得了评价和票房?还是说,大白鲨出现前,根本就没有相类似的b级片?大白鲨是个开创?

这真的是个问题。一个让所有好莱坞同行们思考了很久的问题,泰格王沉寂了一年之后重返好莱坞,掷地有声的扔给他们一个百思不得其解的大问题!

好莱坞著名影评人戴恩杰克伯斯声援了《纽约时报》,他说:“就好像毕加索在画完guernica之后突然明白自己应该画excedr-rcial一样。”

但另外一名影评人保林凯尔写道:“《大白鲨》在许多方面向我们揭示了,如果爱因斯坦不把自己束之高阁的话,他也会这么做的。”

媒体记者们吵闹的不亦乐乎,至于公众的意见则惊人的一致:只要看看在每一家上映该片的电影院门前围着楼区转着圈儿的队伍,你就知道了。

然而,没有什么反应比来自古巴总统卡斯特罗的嘲讽更让王小虎感到高兴的了。

这位可爱的总统在报纸上说:“这部在以惊人的特技效果震撼所有观影观众的商业灾难惊悚片,鲨鱼给人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鲨鱼凶猛,但比鲨鱼还恐怖的,是人性的丑恶,是金钱的诱惑,是在利益的阴影下面的贪婪与阴谋。《大白鲨》让我们看到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仅在为保护一个能带来利润的项目方面会走多远。”

在大家都在讨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