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皇后和白月光和朝臣(1 / 2)

加入书签

她十四岁的时候还叫元徽音,为了避祸随兄远走并州,心里有一个很模糊的白月光。

不周是带发修行的僧人,和她相似的年纪,出身高门,自小除六欲濯七情,只待十七岁正式剃度。

徽音那时候还是小姑娘呢,跟随兄长幽居,长了一根天生的反骨。总是翻过高高的墙头,踩着椿树跳进别院,很想捉弄他。

不周十七岁那年本来是要剃度的,剃度之时却有人敲门,敲得很急,隐约还有女孩子的叫骂声。他手中绕着一串檀珠,垂着眼,请住持继续。

住持说他心不净,且等尘缘谢尽再来收他。不周坐在蒲团上,叹了一口气。

小僧尼将徽音迎进来,只见女菩萨在不周面前走了一圈,叉着腰仰天大笑,转头就添了一大笔香油钱。他没有剃度了,重新养起了头发,从别院搬进山上带发修行,偶尔糊弄上门讨债的徽音。

不过这样的日子没有持续太久。

元朔六年,北狄叩关。

大将军守国战死,一门六口死得只剩小儿子。

那段日子里徽音被哥哥关在家里,怕她做出什么傻事,好在徽音是个大是大非拎得很清的姑娘。又过了几天,不周放下檀珠还俗,连告别都没有,只在临走前给她留了一封诀别信。

战事持续了半年,北狄退到了漠北深处,军队从雁门出发,复从雁门而归。

谢小将军以身殉国,马革裹尸还,就葬在他们相遇的春山下,也算荣归故里。

没有我去烦他,他应该很高兴吧?徽音闷闷不乐地想,觉得好像也没有那么难受,还有闲心去看他。

还不等她彻底回味过来,元氏就被寻衅降罪。

那是很混乱的一年,哥哥不知所踪,徽音也没能免俗,被塞进宫掖做宫女。起初徽音灰心丧气,原本以为这辈子也就这样了,不过好在,她好像天生就有峰回路转的好运气。

进宫第一天就很巧合地被皇帝看上了,徽音做了宫里的贵人,又慢慢升作贵妃,最后做了皇后。

老东西人到壮年,下三路却很不好使,徽音耐不住寂寞,理直气壮地找人睡觉。

实话实说,慕容氏虽然糊涂,却少有模样难看的庸人,各个都美貌得各有千秋,简直举世难见。

不周的祖母是前年病逝的大长公主,故而这些人眉目间与他亦有相似之处——她十六岁就敢和哥哥乱伦,还害怕给皇帝戴绿帽子吗。

显然她不仅要给他戴绿帽子,还要照着不周的样子集邮。

这什么,皇帝钟爱的太子?抄了!

这什么,皇帝不喜欢的六皇子?抄了!

这什么,皇帝的圣父兄弟?抄了!

太子是路人甲,不谈;六皇子常年在冷宫,太子死后才被接出来,养在皇后元徽音膝下,临行前仔细地打扮了自己,期望能被徽音看中。

然而此时已经二十五岁的徽音并不喜欢十七岁还没到的小孩,这位神经病一样的未来少帝,便趁着徽音午睡,偷偷爬了徽音的床……

当然没成功,不过最后还是如愿被徽音骑了。

徽音在宫里待了许多年,用度都是最好的,体态成熟,抱着他的时候好像一只腹部雪白的蜘蛛,心安理得地品鉴纯情少年。

做完又有点嫌弃他,微微叹气,意思是处男果然没什么用,下次还是找她的大将军吧。

六皇子爽得有点迷糊了,哭得眼睛红红的,偷看她面上不虞的神色,好像有了危机感,黏黏糊糊凑过去,脸埋在她胸前说母后我们再来一次……

说起这位圣父宗室,非常之伟光正,恪守成规,比少帝更有明君风范,三十岁了还是处子,在兄长死后做不出夺侄子江山的事情。

他夺不了侄子江山,徽音却敢夺他处男身,皇兄大行之时他还是高洁禁欲的处子,陪着皇后为先帝守灵。

下半夜却脸色苍白地出了灵堂,眉心朱砂印鲜艳欲滴,别人以为他是伤心过度,他是天都塌了!

真是天崩地裂!

妖妇啊!!

徽音:殿下?感觉还好么?

慕容玄:。

慕容玄心如死灰:不……

徽音放下了心:那就是尚好。本宫还要为先帝守灵,不送,殿下自己出去吧。不要被朝臣发现了……依殿下的辩才,那真是百口莫辩了。

为先帝守灵的朝臣里,有位年轻的太史令,姓柳,出身诗礼之家,年纪虽轻,难掩诗骨峥嵘。

柳先生平日里对徽音算得上谦逊有礼,却不喜欢她做贵妃搞得前朝乌烟瘴气,有时候刻意给她下绊子。

结果却被徽音找了机会,在别殿里一通乱摸逼得英年早泄,等她走后才勉强找回神志,衣襟凌乱,脖子上还留着艳粉的口脂,实在香艳得很。

……柳大人真是有点崩溃了,一个人面对宫室里的狼藉沉默不语,自暴自弃,后面就麻木了,她想做什么就做吧。

后面沦陷了之后还会怜惜她,问她,你一定是被谁带成这样的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